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贞观俗人 > 第264章 父子同拜相(3/4)

第264章 父子同拜相(3/4)

上一页贞观俗人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族名门,还有山东军事新贵,已经三足鼎立,但山东军事新贵们虽然在朝堂上占据了不少位置,可缺的是底蕴,或者说,本身就是李世民故意扶持起来的打手群,是用来抑制老牌关陇贵族,和士族名门的。

因为山东新贵们是最听话,也最离不开李世民的,他们的根基就是李世民,不像关陇贵族,那都已经好几代了,是代北军头跟关陇豪强士族的结合体。而关东士族更是年逼轰轰的有着几百年的雄厚底蕴,经常要连皇家都鄙视几回的。

可说到底,山东军功新贵们底子最薄,所以最好是低调一些。

皇帝说动手,才能动手,得保持一个打手的专业素养。

等了三天。

唐临的弹劾表章终于经杜淹批复后,转呈皇帝陛下。

大唐皇帝李世民在看过了这轰洋洋洒洒足足万言的弹劾表彰后,大怒。

然后直接召开了两仪殿廷议,令百官讨论。

封德彝大为惊惧,当殿请辞。

李世民没同意他直接辞职,但说既然御台史弹劾宰相,那么宰相当回避,于是让封德彝暂时回家休息,等候弹劾结果。

可所有人都知道,这其实已经宣告封德彝完了。

果然,接下来皇帝连开三天廷议,风向彻底的变成了检举揭发奸相封德彝的伪装丑陋面目的检讨大会,也开始有越来越多人的人弹劾封德彝。

李世民甚至特召了萧瑀、陈叔达等前来参会,询问他们以前共事时的一些事情。

萧瑀、陈叔达本来就被封德彝阴过数次,当然是一直心有怨气的,这次也是毫不客气的把情况原原本本都说了,说封德彝确实人品不行。

而长孙无忌最后落井下石,说封德彝投唐之后,从内史舍人到内史侍郎再到天策府司马、吏部尚书、中书令、左仆射,历任要职,可他却从不曾向朝廷举荐过一个人才。

这简直就是神初刀。

做宰相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有为国举才。封德彝居然真的从没有为朝廷举荐过优秀人才!

而最终当封德彝在武德七年杨文干事件中,反对太上皇改册立李世民为太子一事暴露出来,李世民彻底怒了。

若不是这个混蛋,他三年前就当上太子了,又何必发动玄武门之变,背上弑兄屠弟囚父的恶名?

镇抚使张亮顺势奏报,经查,行刺秦琅的刺客是封德彝之子封言遵幕后雇佣。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

封德彝两朝四帝,都极得宠信,玩转权谋之术,屹立不倒,谁知如今却一下子栽倒,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封德彝免官夺职,削去爵位,收回食邑,除籍为民,流放黔中,其子封言遵弃市,其余诸子罢官除名,并兄弟子侄皆流放岭南,家眷没入掖庭为奴,抄没家产!”

皇帝一怒,处置也极其厉害,最后念封德彝也是宰相,留了点颜面,没有处死,而是流放黔州,但子侄近支皆流放岭南,家眷为奴,抄没家产,也是将封家连根拔起了。

皇帝顺势任命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然后又把赋闲在家一段时间的萧瑀,又提了出来,授他任尚书右仆射。

御史大夫杜淹加参知政事衔,参议朝政,拜相。

“加转运使秦琅同中书门下平章国计,参与政事堂堂议,参议政事。”

皇帝最后的一道旨意,简直是惊掉了百官一地的下巴。

秦琼是兵部尚书,加中书门下平章政事,简称平章事,早拜了相。

而现在秦琼的儿子,居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国计,简称同平章事,也入政事堂,也是拜相。

父子俱拜相?

虽然比不得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这四个真宰相,但毕竟参知政事、平章事、同平章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贞观俗人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