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道士上青楼(2/2)

作品:《逍遥县令

所以要先考虑一番。……………………走进到后院的花园,墨谦远远的就看见白前辈似乎在摆弄点什么东西。旁边放着一个板凳,但是白前辈却在一旁蹲着,零零碎碎的小东西散落了一地,活像是街边的顽童。“白前辈,你干嘛呢?”墨谦看见这个状况有点脑袋疼。这个白前辈除了喜欢听故事之外,对于新奇的东西也是具有极大的好奇心的,时不时就会买点什么回来自己研究。特别是墨谦小院里的东西,被墨谦改造过,更加不得了了,整日在这里研究,光是墨谦的简易抽水马桶就被研究的不下三回。白前辈抬起头,脸上满是点点的木屑,看见墨谦,尴尬的一笑:“墨小友啊,我看见别人做的花灯还挺有意思的,就自己试着做了一个,没想到还真不错。”说着举起手里的“花灯”。墨谦定睛一看,差点没笑出声。这也是花灯?几根歪七扭八的木头架在一起,外边再糊上一层纸,真像是霜打的茄子。最重要的是,墨谦看了半天,愣是没看见哪里有露出来的口。于是疑惑地问道:“白前辈,不知你这花灯的灯要从哪里点?”白前辈把手里的灯愣愣的拿回来,怔了半晌,“对呀,我把整个灯笼的给糊上了,我在那儿点灯啊?”颓然把手里的茄子扔到一旁。墨谦看着白前辈落寞的样子,只好说道:“白前辈莫恼,要说做一个灯笼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大家都会,便没什么意思了,不如我们做个孔明灯玩玩如何?”孔明灯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五代时候一个莘七娘的女子跟随丈夫打仗,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点燃的松脂,飞向空中,作为军事联络的信号灯。而外形像是孔明的帽子,也就得名孔明灯。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这种灯是由诸葛亮在被困平阳的时候发明的,后世称之为孔明灯。且不管这是谁发明的,但是这里是大齐。没有莘七娘,没有诸葛亮,也从来没有过孔明灯,在这个世界上可以算得上是新奇的事物。“哦?”白长老抬起头,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孔明的又是什么东西?我怎么没听过啊?”墨谦只好解释道:“孔明灯乃是我家乡的一种,小玩意,又叫做天灯,是重大节日是施放来祈愿的。其基本结构跟灯笼差不多,但是点燃孔明灯可以飞上空中三百丈左右。”说罢墨谦看看一脸惊喜的白前辈:“只是前辈你为什么忽然想起要做灯笼呢?”白前辈挠挠头,“这不是七夕快要到了吗?我见满大街都是灯笼,琢磨着自己也做一个……”好吧,后面的事情墨谦已经知道结果了,不就是做出了个球吗?只是墨谦忙昏了头,竟然不知道七夕将至。“只是你这个出家的道士又跟着过什么七夕啊,难不成你想去**尼姑不成。”墨谦看向白前辈,要是真收拾收拾,再加上他那个五品武帅的身份,说不定还真能跟和尚们抢女尼呢。前几年的网络上不是有个笑话吗?最短的武侠故事:秃驴,休跟贫道抢师太。于是乎一场江湖大战爆发。“呸呸呸……贫道乃是出家人,况且佛道有异,怎么可能会去**女尼。”眼珠子一转:“不过你这么说,贫道倒是想起来了,当年我还在山上跟随师父的时候,倒是有很多的道姑在七夕给我送花灯,当时贫道还有些不解,现在想想还真是可惜,不然我现在应该早就还俗了。”说着还把一边捋着胡子,做出往事不堪回首的样子。不理会白前辈的自我陶醉,“白前辈,你知道什么是‘星云会’吗?”“不知道。”很光棍的回答。“那好吧,待会儿我去问问柳县丞好了。”柳城在当地算得上是见多识广了,他应该是会知道的。这是白前辈悠悠传来一句,“今晚有灯会,墨小友你去不去?”“不去,一路劳顿,我准备好好睡一觉。”墨谦也是很光棍地回复这个老顽童。“哦。”白前辈若有所思地说道:“那宁远县第一家**开业你也不去吗?”墨谦怔住了,捂着胸口转过身来:“你……你真的是道士吗?**.1...
本章已完成! 逍遥县令 最新章节第六十四章 道士上青楼(2/2),网址:https://www.1234u.net//78/7825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