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节老路新局,完(2/3)

作品:《攻约梁山

沧赵作为大宋臣民,对他贡献再多也是应该的,牺牲再多也是应该的。皇帝就是冤杀你满门,你临死也得高呼感谢圣恩,何况只是刮财产拿捏人。不论其它,只,敢对皇帝有怨气,这就是重罪,不处死就是皇帝开恩。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忠臣干将清廉自守,没有错误罪责可捏,结果被皇帝以心怀怨望这种意测的罪名收拾了。只是边关形势逼人,一时杀不得赵公廉,连官都不能免掉,还得巧言安抚好让其继续忠心卖命。赵佶强忍下怒火,命令梁师成把奏折单独收好。自然是等有合适机会再一并算账。皇帝心里也并没有感觉自己向臣子低头忍气太丢人。因为,大宋是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英明神武的太祖都经常向臣子低头让步,宋仁宗曾经被包拯拉着袖子争辩喷了一脸唾沫,宋家皇帝向臣子让步的事例太多,臣民当是皇家大度宽容风范的美谈,他这个皇帝要耍着赵公廉当奴才好好卖命一段时间,暂时做点让步妥协真不算什么。最主要是连强大凶悍霸道的大辽都对赵公廉无可奈何,大宋包容宽恕一下赵公廉真不能算损圣威的事。但赵佶自负比太祖治国更有道,国家昌盛繁荣超过太祖朝不是一星半点,光辉功业绝不在太祖列宗之下,他又最重虚名面皮,听惯了臣子包括蔡京在内这等宰相的奉承温顺话,如今的**心理也容不得一丝触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真宽恕放过赵公廉。敢挑衅皇帝威严者,必须死。大太监梁师成立马知道赵公廉这下是彻底失**了,不会再有翻身机会,以后的日子不过是被皇帝哄骗着拉磨的蠢驴,皇帝一旦有了更好或可替代的驴子,就立马会翻脸问罪,不卸磨,也必杀这头让皇帝受委屈的驴。这家伙立马决心斩断和赵公廉的友好关系,翻脸不认得到的种种恩义好处,而且要帮皇帝准备随时翻脸收拾沧赵。他不知道的是,大内的事,沧赵根本不需要他及时通风报信,赵公廉当初给皇帝当秘书**臣那些年可不是白干的,早在皇宫埋下了几个得力眼线,东京侯府这些年也不是干守空门等主人回归的。严密情报网早已布下。别说他梁师成,就是皇帝在吃什么,私下想干点什么,只要赵公廉想知道,差不多没什么不能很快知道的。皇帝是天下最神秘的人,其实也是最难保住秘密的人,因为身边总有人伺候着。尤其是赵佶这样极讲究享受的。蔡京早料到这次赵公廉极可能仍能继续当边关重臣。上这次眼药,他的目的主要是毁掉赵公廉的**臣地位,让公廉成为皇帝早晚要除掉的心头那根刺。他的目的无疑达到了,不禁暗暗得意:嘿嘿,大宋再也没有必成无可争议宰相的年轻官员了。赵公廉,等你从边关卸任返回之时,不是奔向宰相之位为臣荣耀巅峰之时,而必是满门充军远窜边荒,甚至是掉脑袋。边关岁月,你再有大功,表现再出色,也只是一时风光。不足为虑了,老夫无忧矣。一向交好支持呼应赵公廉的枢密副使、西军总督帅童贯闻风,也立马暗自翻脸,不再和赵廉往来。蒙受沧赵十几年恩义的西军各部,主将看到赵公廉失**不再是未来宰相必然人选,不值得巴结了,也纷纷不再尊敬交好沧赵。只老种相公郁闷地大叹一声,为赵公廉可惜,为大宋失去最杰出的未来宰相而惋惜。大宋最容不得军事才华出众的臣子,其实也容不得锐意进取有闯劲的文臣高才。你看以前的那些文臣能员哪个不是一生仕途起起落落,遭受很多所谓磨练苦头折磨。大宋的宰相级人物更换是历朝最频繁的。原因无非是皇帝猜忌,群臣排挤。这时代的汉文明其实也容不下奇才超强者,容不得标新立异的“妖孽”。中庸之道下,难有奇才成长起来,侥幸起来了也难长久。大家都庸庸碌碌的过,平淡无奇的过,十年如一日社会没有变化的过,这才符合麻木守旧的社会主流意愿和习惯皇帝自古无信义。官场无真情。冷暖莫过如此。短短时间内,大宋炙手可热的沧赵家族尽管仍然官在人在,政治地位却直跌深渊,成为官场笑柄与待宰的肥羊。只是,官僚们都清楚皇帝目前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攻约梁山 最新章节第443节老路新局,完(2/3),网址:https://www.1234u.net//78/78519/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