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此人是宗室(2/3)

作品:《烈明

来,王承恩这才接着说道:“奴婢禀告皇爷,朱平安此人……!”王承恩猛地抬起头来,“此人是我大明宗室!”

“什么?”崇祯顿时愣住了,随手将碗丢在了御案上。

王承恩和怀德两人连忙跪倒。

“起来细细回话!”崇祯脸上的表情一时间让人看不懂,但话音中的怒气倒是不明显。

“谢皇爷。”怀德搀扶着王承恩起身。“朱平安此人的确是宗室。皇爷交办的差事事涉社稷,单单是一个赵良栋,前后便考察了一年,相中了这朱平安后,奴婢不敢怠慢,着人对其底细进行了追查,谁曾料想,倒是真的揪出一桩秘闻。”

崇祯听着王承恩的话若有所思。

怀德在一旁却是紧张无比,暖阁中的温度不算很高,但背后的衣衫却是被冷汗早已浸透。确定在近日将朱平安的事情告知崇祯,是王承恩早就做好的决定,究其原因第一是因为朱平安立下大功,第二便是基于当年崇祯皇帝援引组训,想要征辟宗室子弟为官的那件往事。基于对文官、勋贵甚至是宦官集团的不信任,崇祯急于招募贤才为己所用,而陈子壮却是将崇祯的这个想法直接反驳了回去,并鼓动了一大批文官群起反对,致使崇祯的这个计划没能付诸实施。

但一直在崇祯皇帝身边伺候的王承恩却知道,崇祯皇帝的性子执拗,越是没能尝试的事情他反倒越是放在心上,这么多年,内阁如同走马灯一般轮换,充分说明了崇祯对文官集团的失望。也因此,崇祯皇帝的心中始终放不下当年的那个念头。

更何况,这次崇祯交办的事情,的确由宗室子弟去办是最为合适。就连天津提拔的赵良栋,也是和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出自于皇太后娘家的远亲。

基于这些原因,王承恩决定将朱平安推到崇祯的面前。

“这朱平安便是如今囚禁在中都禁垣高墙内的唐庶人朱聿键的儿子!”

崇祯顿时有些恼怒,“既是我宗室子弟,那朱聿键为何不向宗人府禀报,却一直任由天家的血脉流落在民间!”

王承恩摇了摇头,“其中缘由奴婢不得而知。只是查到朱平安乃是天启二年生人。当年正是唐庶人跟随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当年的唐王世子朱器墭,被时任唐王的朱硕熿幽禁。后陛下登基之后的第二年,朱器墭被毒杀,还是由时任南阳布政使的陈奇瑜奏报朝廷,朱聿键才得以获救,并被立为唐世子。说起来,这都是皇爷给唐王一系的恩典哪!”

经王承恩的提醒,崇祯这才慢慢的想起这些尘封已久的往事。“朕记得当年陈子壮上疏反对朕以组训任用宗室子弟,后来这唐庶人还曾上折子反驳,是吗?”

王承恩笑道:“皇爷真是好记性,这件事情还记在心中。奴婢还记得当时皇爷看到唐庶人的奏章,还称赞其心怀国事,懂得为皇爷分忧呢!”

崇祯叹口气,“说起来,这唐庶人倒真是宗室中难得的人才,更难得的是,此人心忧社稷,说起来,倒是朕亏欠了他不少!”

“也正是因为如此,奴婢这才特别的关注这个朱平安,想不到,这次,他果然又在巨鹿立下了战功。由此可见,其父子对于朝廷、对于皇爷您的忠诚,还有他们办差的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唐庶人还在中都高墙内吗?”崇祯问道。

“正是!”

“悄悄的派个人到中都去,告诉王品,朱聿键朕就交给他了,好生照顾,一应花费,都由宫内来办!”

王承恩心头一动。崇祯皇帝施恩于朱聿键,但就说明,此前的一系列铺垫都已经发挥了效应,他已经注意到朱平安这个人,并且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说,崇祯皇帝亲自交办的这项瞒过了满朝文武的差事将有很大的可能落到朱平安的身上。

说这话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烈明 最新章节第三章 此人是宗室(2/3),网址:https://www.1234u.net//8/845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