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粮草之谜(2/3)

作品:《烈明

来。

卢象昇的态度让朱平安很是满意。此人虽然于政争一道完全不通,但难得的是自知,将所有在京城运作的事情全部交给了相识不久的朱平安,也算是难得的信任。

“督帅言重了。末将刚才所说也是实情。具体的内容请恕末将暂时不能相告,不过督帅请放心,徐、曾二位大人的奏章一上,必然会有朝廷中的有力人物相助,督帅且请放宽心。当务之急,是确定我们进兵的方略,唯有击败或者重挫鞑子主力,朝堂之上才好相互呼应,我等才有一线生机啊!”

朱平安的话发自肺腑,卢象昇也感同身受,虽然不知道朱平安究竟在京师布下了什么暗棋,不过他最后所说却是千真万确,没有战绩,就算朝堂上的局面再有利,也逃不过皇帝的雷霆之怒。

“根据探马送来的消息,鞑子攻克高阳之后,大肆劫掠城镇,看来军中也是缺粮。然后他们整军南下,本官判断,他们应该是冲着定州而去!”

朱平安和卢象昇对着营帐中的地图观察的很仔细,定州就在真定以北不过两百里的地方。清军如果攻克定州,接下来肯定会继续南下,向着真定方向而来,寻机歼灭卢象昇的宣大军团。

杨廷麟讪讪的放下水碗,也站到了地图边。“督帅,卑职还是那句话,我军应该即刻赶赴三府,筹集粮草,招募士卒,补充之后,再作计较!”

朱平安很难得的点点头,“督帅,杨大人所言甚是。目前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我军必须保证要在二十天内牢牢的拖住鞑子,要不然,就算朝堂发生变化也是于事无补。三府是督帅起家的地方,民心士卒都可一用。望督帅早下决心!不过,在撤军之前,末将觉得咱们还有些事情要做!”

卢象昇正在捻须思考,听朱平安如此一说,连忙挥手,“朱大人直言无妨!”

朱平安将一叠厚厚的战报拿过来。“末将这几日一直在看各地的战报。从中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朱平安冲着一拱手,“末将说之前,还想请教杨大人一个问题!”

杨廷麟顿时误以为朱平安这是在挑衅,当下便不冷不热的回道:“杨某才疏学浅,不敢得朱大人如此高抬!”

朱平安一笑。“杨大人客气了。杨大人久在中枢,应该比末将或者是督帅大人更为熟悉全面的情形,在下确实是有疑问,这才诚心请教!”说完。又是一揖。

卢象昇也开了口。“伯祥。事涉兵家大事,朱大人可不是在说笑!”

杨廷麟只得站直了身体,收起脸上的戏谑之色。向朱平安还礼,“朱大人但请发问,杨某知无不言!”

“说来也简单,杨大人可知这次鞑子入寇,随军能携带多少粮草?”

杨廷麟一愣,想也没想便脱口而出。“鞑子此次进兵,左右两路人马,合计人数十万,包含满清八旗精锐六万,汉军八旗两万,还有漠南蒙古诸部的骑兵大约一万多人,剩下的便是民壮和辅兵。携带的粮草应该只够月余使用,毕竟满清这次入寇的目的便是劫掠四方,就食于大明,况且去岁和今岁,关外的粮食收成也不好,听闻饿死了不少牲畜牛羊。”

“如此一来,便有些蹊跷了”,朱平安将战报分别递到卢象昇和杨廷麟的手上,“鞑子九月寇边,到如今已近两月,却依然是生龙活虎,丝毫不为给养一事发愁,这是所为何来?”

“沿路城池被鞑子攻陷了不少,莫不是从这些城池中抢来的粮食?”杨廷麟说道。

朱平安摇摇头,“非也,如果末将没有记错的话。早在鞑子入寇之时,内阁便下达命令,命令北直隶各地坚守城池的同时,要坚壁清野,不让鞑子从大明境内获取粮草补给。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没有这道命令,又或者各地官府执行不力,那这些年,大明灾情严重,尤其是山陕和北直隶更是一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烈明 最新章节第八十二章 粮草之谜(2/3),网址:https://www.1234u.net//8/845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