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越大排雷(1/2)

作品:《离开越南的日子

军分区田司令员一下车,直奔水口关各排雷现场巡视,分区王副参谋长紧随其后,一路陪同。各分队指战员们正忙着搜索、挖掘、拆装,将排除的地雷一批批引爆。

排雷行动是全方位的。中国内部资料显示:中越两国山水相连,一共有陆地边界线14公里,1999年底《中越陆地边界条约》签订以来,两国组成12个联合勘界组,打算设立2000多块新界碑。协议是签了,实施起来异常艰险,这项宏伟工程因受制于数不清的雷阵,进展十分缓慢。排除地雷,成了中越两国履行签约的最紧要工作。排雷任务的严峻性,也必将使大规模勘界耗费更多时日。

但是,有一项工程是等不起的,那就是迫在眉睫的水口关口岸的开通。中国龙州至越南高平国际运输线的施工到了攻坚阶段,地雷不除,口岸施工难以进行,清理雷障成为影响施工进展的关键因素。为确保这条中国——东盟最重要贸易通道能按时、全面开通,军分区组成了多支排雷分队,正在实施一场前所未有的排雷大会战。

龙州水口关,到处是大型机械的轰鸣声,间杂着不时传来的爆破声,各种鸣响轮番升腾,此起彼伏,施工现场热闹非凡。09高地上,排雷将士们经过几日艰苦作业,探明或挖出的地雷已足够进行一次有规模集中爆破了。

田司令员听了报告,立即转场来到09高地。其他雷场有爆破作业,他可以派别的首长们前去督战,而09高地的爆破,他必须亲临现场,因为,这09高地,实际上就是南青山!

田司令员听完汇报,到引爆现场实地勘查起来。他是侦察兵出身,熟悉各种地雷的埋设与排除方法,检查起来特别仔细。前不久,别的排雷现场出过事故,有年轻战士在排雷中牺牲了,教训十分惨痛!

为此,有人想不开,当初为打仗拼命埋雷,这会儿为通商又舍命排雷,造成的双重牺牲太不值了!这类“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私下不满,通常是无法用正常语言来解释的,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如果军方不排除地雷,老百姓就得经常遭殃,边民们就会时不时被地雷炸死炸伤,这种不幸的事件已曾不断发生!事到如今,当初不当初的,也只能一码归一码了,田司令员经常对部下们:“不要争论,好好排雷!”

越南人因中越边界战争付出了惨重代价,本国民众对排雷、堪界当然也有争论,为了稳定国内情绪,越南《人民军队报》报道了外交部副部长黎功奉的专题访谈。黎功奉引经据典,向越南国民作了非常细致的解释:从19世纪末开始,越中边界线在公约中就已经划定了,双方立过00多块界碑。但是,100多年前的工具太简陋,条件也差,所以许多地段边界线本和地图标注不充分、不准确。经过一个多世纪,许多界碑被损坏、遗失,有些界碑与地图上的位置一比较才发现已经被挪动,地形和地物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上述问题外,多年来,两国的政治、社会形势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两国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些波折云云……

为减轻国民疑虑,黎功奉又:所有这些因素导致双方对一些地段的边界走向存在不同认识,使边界形势日益复杂,时常发生纠纷。按照199年达成的协议,双方按各自的认识在地图上标出边界线,叫“主张边界线”,画好后,分别交给对方,以对照和确定双方重合和争议的边界段。经对照,在约450公里边界线和164处地段上,双方有不同认识,涉及总面积达22平方公里。整个谈判的实质性问题,就集中在这164处地段上,解决的办法,写进了两国1999年签署的陆地边界条约。黎功奉特别强调,这是有历史依据的,188年和1895年的法清公约是一种国际惯例,潜台词当然是,划定边界不是哪个人的发明,古人早有定夺,我等还议论什么?当然,古人也不是随便乱划的,比如对于可通船只的界河和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离开越南的日子 最新章节1.中越大排雷(1/2),网址:https://www.1234u.net//95/95337/54.html